微信图片 20250517095408 PhotoGrid

泡泡瑪特爆發對於電子煙行業的啟示:從盲盒潮玩到情緒消費的轉譯

在過去幾年中,「泡泡瑪特 POP MART」從一個小眾潮玩品牌,迅速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文化符號,甚至在資本市場掀起 IPO 熱潮。這場現象級的成功,不僅對潮玩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,也為其他行業——尤其是正在尋求突破的電子煙市場,提供了寶貴的啟示。

炫刻鋅合金主機

🎯 啟示一:打造原創IP,強化品牌個性

泡泡瑪特的核心成功之一,在於它不是販售玩具,而是創造IP角色。像 Molly、Skullpanda、Dimoo 不只是塑膠玩偶,而是帶有情感連結的虛擬人格。這讓用戶不僅在購買商品,而是在收藏情感、表達自我。

電子煙行業而言,這正是目前缺乏的關鍵:大多數品牌產品設計趨同,缺乏情感與文化識別。 如果電子煙品牌能夠開發自有角色形象或品牌吉祥物,打造具備視覺辨識度與性格標籤的IP,將有可能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

💬 啟示二:從功能消費轉向「情緒消費」

泡泡瑪特最大的商業價值不在產品功能,而在於「抽盲盒」的心理刺激,與角色收藏所帶來的愉悅感。它抓住的是年輕世代對情緒價值的敏感與渴望補償心理

電子煙雖具功能性(如替代紙煙、口味體驗),但若能加上更多「情緒設計」,如角色限定款、氣味故事化、包裝驚喜機制、聯名潮玩合作,將產品從「煙具」升級為「情緒陪伴品」,價值感將大幅上升。


evo鬼滅之刃聯名主機

📱 啟示三:社交媒體行銷是推力,而非輔助

泡泡瑪特的爆紅,很大一部分得力於小紅書、微博、抖音上的「曬盲盒」熱潮,形成社群認同與展示行為。這是一種自發的用戶內容(UGC)行銷,極具擴散力。

電子煙品牌亦可借鏡這一模式:打造可拍、可曬、可分享的產品與包裝,結合 hashtag 挑戰、抽獎機制、KOL開箱,讓用戶主動參與話題,形成「社交擴散鏈」。


🎨 啟示四:產品本身就是潮流語言

泡泡瑪特產品小巧可愛,方便拍照,已經被年輕人當作日常穿搭配件。而電子煙,作為隨身攜帶的個人物品,天生具備相似特性。

如果電子煙在外型、色彩、角色設計上做得更精緻,甚至如泡泡瑪特一樣走向「收藏+炫耀」屬性,那麼它的附加價值與品牌粘性將倍增。
👉 例如:「每月推出限定主題煙桿」、「IP聯名收藏款」、「角色主題口味煙彈」等策略,都能進一步強化用戶黏著度。


🧠 啟示五:文化塑造才是長期護城河

泡泡瑪特之所以能不斷成長,是因為它不是單靠產品本身,而是創造出一種「潮玩文化」。它讓消費者覺得:買泡泡瑪特,不是因為需要,而是因為我屬於這個圈層,我參與這個文化。

電子煙行業若能跳脫「替代煙草」的功能定位,開始打造專屬的青年文化、審美語言、IP故事宇宙,將會創造出長期而穩固的品牌護城河。


幸運主機

✅ 結語:不是照抄,而是借鏡思維

泡泡瑪特的成功絕不是偶然,而是對用戶心理、審美趨勢與文化消費的精準洞察。電子煙行業若想在競爭中尋找突破口,與其死守功能與價格,不如學習如何講故事、造IP、創造文化。

當電子煙不只是產品,而是「潮流生活方式」的一部分,它才有可能真正進入主流文化視野。從泡泡瑪特看未來,電子煙的第二曲線,或許已悄然到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